首页 > 风险管理
管理会计免费资料
手机号
验证码
经济转型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
摘要过去10年,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,所谓的黄金十年,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前一时期的改革红利。当前,中国银行业面临新的挑战,本质上是新一轮经济转型对银行业提出新
  过去10年,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,所谓的“黄金十年”,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前一时期的改革红利。当前,中国银行业面临新的挑战,本质上是新一轮经济转型对银行业提出新的要求。提升风险管理能力,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将是中国银行业实现破茧重生的必由之路。
  经济转型对商业银行风险提出新挑战
  当前,中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进入“新常态”,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:一是增速的变化。“三驾马车”都出现了新特征、新情况、新趋势。经济增速从10%以上转变为7%左右,即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。二是结构优化。第三产业消费需求占比逐步上升,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,居民收入增长逐步加快,经济结构正向新层次上的优化、再平衡演进。三是动能转化。经济发展由过去主要依赖要素驱动、投资驱动转向更多依靠改革驱动和创新驱动,这种经济“新常态”既是中国经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我修复的过程,也是中国经济由量变到质变的增长优化过程,更是为下一轮中国经济繁荣的蓄势过程。
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带来金融体系的相应转变。虽然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,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少,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风险。
  一是从经济结构调整来看,经济增速放缓带给商业银行最严峻的挑战就是资产劣变。企业出现经营困难,银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。
  二是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,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加大,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继续推进,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面临挑战,过度依赖利息收入的业务模式将难以为继,在细分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升温。
  三是从信息技术应用来看,近年来,借助移动互联、大数据等技术,支付脱媒、融资脱媒、资产管理脱媒正在加速形成,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挑战。
  邮储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
  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,依托遍布城乡的网络,坚持服务“三农”、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,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互补,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,也实现了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。截至今年9月末,邮储银行的资产规模接近6.8万亿元,位居中国银行业商业银行的第6位,利润增长率、资本回报率等关键指标均处于国内银行业优秀水平。与此同时,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。截至今年9月末,邮储银行的信贷资产不良率仅为中国银行业均值的一半左右,拨备覆盖率达到274%。
  在过去8年的发展过程中,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,服务实体经济,重点做好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零售信贷、社区金融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工作,实现了盈利快速增长、风险有效分散和能力稳步提高。
  具体来讲,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归纳为“三个坚持”:
  一是坚持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。早在邮储银行成立之初,我们就立足国情、行情,明确了“适度风险、适度回报、稳健经营”的风险政策,并坚持至今。这一风险政策继承了邮政储蓄“人嫌细微,我宁繁琐;不争大利,但求稳妥”的传统价值观,与邮储银行“普之城乡,惠之于民”的大型商业银行定位高度契合,更顺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。目前,邮储银行的涉农贷款余额7000多亿元,其中农户贷款占比近80%,户均贷款仅有6万元左右;累计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.4万亿元,其中微型企业贷款户均仅40余万元,小企业贷款户均仅230余万元。这样的风险政策与小额、分散、低风险的业务策略,保证了我们全行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有效控制。
  二是坚持有特色的零售信贷技术。我们将邮储银行特色与国际先进零售信贷技术相结合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第一是“接地气”。我们有4万个网点,拥有一支贴近零售客户的信贷员队伍。以此为基础,我们借鉴国际同业先进经验,建立了一套涵盖财务分析、调查数据等“硬信息”和社会口碑、人脉关系等“软信息”相结合的信贷评分技术,有效地解决了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。第二是“解难题”。针对零售信贷客户抵押担保难问题,我们围绕应收账款、农村土地、农机具、林权、水域滩涂使用权、土地流转收益等担保条件进行创新,盘活了客户资产,降低了风险敞口。第三是“建平台”。我们积极与地方政府、担保公司、保险公司、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,引入多方增信机制,打造“银政、银担、银保、银企、银协”五大合作平台,有效实现了风险共担。
  三是坚持运用信息技术管理风险。一直以来,我们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,目前正在运用信息技术重塑我们的业务流程。在前端,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,推广移动展业,致力于对农户、商户和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、标准化的金融服务。在中端,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,积极探索信贷工厂模式,建立信息更全面更完整的信用风险模型,有效甄别不良客户,降低信用风险产生的损失。在后端,我们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应用,实现行内外各类信息的各种集中整合和共享,做到风险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处置,建立风险可控、成本可算的风险经营模式。
  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定经营的几点思考
  下一阶段,中国经济转型还将继续深化,目前已显现出“宏观趋稳、微观分化”的特点,这既是对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,也对政府和监管部门转变调控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  一是要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引导。针对“逃废债”行为,政府应该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从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,优化信用环境,健全惩戒机制,加强教育引导,积极构建制度完善、诚信为本、稳健高效的社会信用体系,进一步激发经济转型中的发展活力。
  二是要采取“宽严相济”的监管政策。一方面,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,鼓励银行加快调整资产结构,支持经济平稳转型;另一方面,要统一监管标准、严格检查执法、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,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,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,严防系统性、行业性风险。
  三是银行业要不断提升自身应变能力。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压力不断向银行业传导,各类风险相互交织传染。要妥善应对这些风险,中国银行业不仅需要坚定信心,更需要营造出一种提能力、促共赢的氛围。一方面,应苦练内功,探索风险管理手段,在经济转型中把握发展机遇,防范和控制风险;另一方面,银行业彼此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合作,同呼吸,共进退,“抱团取暖”,共同抵御风险侵蚀,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。
  经济转型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,考验着我们的战略定力和市场应变能力。我们不仅要应对资产质量分化带来的信用风险,还要高度警惕市场风险、操作风险、声誉风险、信息科技风险之间的交织与传染。有句古话“行稳致远”,惟有顺应经济转型,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,才能在稳健经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。
  • 管理会计资料
  • 管理会计题库
    管理会计CMA经典模拟题
    已下载364份  184KB
    管理会计CMA必背概念
    已下载372份  175KB
    管理会计CMA考试专业词典
    已下载472份  192KB
    管理会计CMA考试考纲解读
    已下载371份  188KB
    更多资料 >
  • 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推荐
  • 随机推荐
管理会计CMA考试百科管理会计CMA考试百科
IMA协会标志
CMA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(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)的简称。是由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(IMA)于1972年所推出的专业认证制度,作为对会计和财务专业人士的鉴定,C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(USCPA)、金融特许分析师(CFA)一起并称为美国财会领域的三大认证,被众多企业所认可。
管理会计CMA考试信息查询系统